汽車底盤構造
1.發動機:發動機2大機構5大系:曲柄連桿機構;配氣機構;燃料供給系;冷卻系;潤滑系;點火系起動系
2. 底盤:底盤作用是支承、安裝汽車發動機及其各部件、總成,形成汽車的整體造型,并接受發動機的動力,使汽車產生運動,保證 正常行駛。底盤由傳動系、行駛系、轉向系和制動系四部分組成。
3. 車身:車身安裝在底盤的車架上,用以駕駛員、旅客乘坐或裝載貨物。轎車、客車的車身一般是整體結構,貨車車身一般是由駕駛室和貨箱兩部分組成。
4. 電氣設備:電氣設備由電源和用電設備兩大部分組成。電源包括蓄電池和發電機;用電設備包括發動機的起動系、汽油機的點火系和其它用電裝置。
參數和性能參數
1. 整車裝備質量(kg):汽車完全裝備好的質量,包括潤滑油、燃料、隨車工具、備胎等所有裝置的質量。
2. 最大總質量(kg):汽車滿載時的總質量。
3. 最大裝載質量(kg):汽車在道路上行駛時的最大裝載質量。
4. 最大軸載質量(kg):汽車單軸所承載的最大總質量。與道路通過性有關。
5. 車長(mm):汽車長度方向兩極端點間的距離。
6. 車寬(mm):汽車寬度方向兩極端點間的距離。
7. 車高(mm):汽車最高點至地面間的距離。
8. 軸距(mm):汽車前軸中心至后軸中心的距離。
9. 輪距(mm):同一車轎左右輪胎胎面中心線間的距離。
10. 前懸(mm):汽車最前端至前軸中心的距離。
11. 后懸(mm):汽車最后端至后軸中心的距離。
12. 最小離地間隙(mm):汽車滿載時,最低點至地面的距離。
13. 接近角(°):汽車前端突出點向前輪引的切線與地面的夾角。
14. 離去角(°):汽車后端突出點向后輪引的切線與地面的夾角。
15. 轉彎半徑(mm):汽車轉向時,汽車外側轉向輪的中心平面在車輛支承平面上的軌跡圓半徑。轉向盤轉到極限位置時的轉彎半徑 為最小轉彎半徑。
16. 最高車速(km/h):汽車在平直道路上行駛時能達到的最大速度。
17. 最大爬坡度(%):汽車滿載時的最大爬坡能力。
18. 平均燃料消耗量(L/100km):汽車在道路上行駛時每百公里平均燃料消耗量。
19. 車輪數和驅動輪數(n×m):車輪數以輪轂數為計量依據,n代表汽車的車輪總數,m 代表驅動輪數。
20. 缸數:汽車發動機常用缸數有3、4、5、6、8、10、12缸。排量1升以下的發動機常用三缸,1~2.5升一般為四缸發動機,3升左右的發動機一般為6缸,4升左右為8缸,5.5升以上用12缸發動機。一般來說,在同等缸徑下,缸數越多,排量越大,功率越高;在同等排量下,缸數越多,缸徑越小,轉速可以提高,從而獲得較大的提升功率。
21. 氣缸的排列形式:一般5缸以下的發動機的氣缸多采用直列方式排列,少數6缸發動機也有直列方式的,過去也有過直列8缸發動機。直列發動機的氣缸體成一字排開,缸體、缸蓋和曲軸結構簡單,制造成本低,低速扭矩特性好,燃料消耗少,尺寸緊湊,應用比較廣泛,缺點是功率較低。一般1升以下的汽油機多采用3缸直列,1~2.5升汽油機多采用直列4缸,有的四輪驅動汽車采用直列6缸,因為其寬度小,可以在旁邊布置增壓器等設施。
22. 排氣量:氣缸工作容積是指活塞從上止點到下止點所掃過的氣體容積,又稱為單缸排量,它取決于缸徑和活塞行程。發動機排量是各缸工作容積的總和,一般用升(L)來表示。發動機排量是最重要的結構參數之一,它比缸徑和缸數更能代表發動機的大小,發動機的許多指標都同排氣量密切相關。
23. 最高輸出功率:最高輸出功率一般用馬力(PS)或千瓦(KW)來表示。發動機的輸出功率同轉速關系很大,隨著轉速的增加,發動機的功率也相應提高,但是到了一定的轉速以后,功率反而呈下降趨勢。一般在汽車使用說明書中最高輸出功率同時用每分鐘轉速來表示(r/min),如100PS/5000r/min,即在每分鐘5000轉時最高輸出功率100馬力。
24. 最大扭矩:發動機從曲軸端輸出的力矩,扭矩的表示方法是N.m/r/min,最大扭矩一般出現在發動機的中、低轉速范圍,隨著轉速的提高,扭矩反而會下降。
25. 風阻系數:空氣阻力是汽車行駛時所遇到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外力。空氣阻力系數,又稱風阻系數,是計算汽車空氣阻力的一個重要系數。它是通過風洞實驗和下滑實驗所確定的一個數學參數, 用它可以計算出汽車在行駛時的空氣阻力。
26 制動距離(mm):制動距離是衡量一款車的制動性能的關鍵性參數之一,它的意思就人們在車輛處于某一時速的情況下,從開始制動到汽車完全靜止時,車輛所開過的路程。
27. 驅動方式:前置前驅(FF):所謂前置前驅,是指發動機前置,前輪驅動的驅動形式。這是1970年代后才真正興起和在技術上得以完善的驅動形式,目前大多數中、小型轎車都采用了這種驅動形式。其將變速器和驅動橋做成了一體,固定在發動機旁將動力直接輸送到前輪驅動車輛前進,用形象的話來說,是“拉” 著車輛前進。前置后驅(FR):所謂前置后驅,是指發動機前置,后輪驅動的驅動形式。采用這種驅動形式的轎車,其前車輪負責轉向任務,后輪承擔驅動工作。發動機輸出的動力通過離合器、變速器、傳動軸輸送到后驅動橋上,驅動后輪使汽車前進,用形象的話來說,是“推”著車輛前進。前置后驅的車輛轉彎時易出現轉向過度的情況。
28. 油箱容積(L):其容積的大小衡量一款車所能承裝油量的能力。
29. 壓縮比:就是發動機混合氣體被壓縮的程度,用壓縮前的氣缸總容積與壓縮后的氣缸容積(即燃燒室容積)之比來表示。壓縮比與發動機性能有很大關系,通常的低壓壓縮比指的是壓縮比在10以下,高壓縮比在10以上,相對來說壓縮比越高,發動機的動力就越大。
30. 汽車變速器:通過改變傳動比,改變發動機曲軸的轉拒,適應在起步、加速、行駛以及克服各種道路阻礙等不同行駛條件下對驅動車輪牽引力及車速不同要求的需要。通俗上分為手動變速器(MT),自動變速器(AT), 手動/自動變速器,無級式變速器。
31. 主減速比:對汽車的動力性能和燃料經濟性有較大的影響。一般來說,主減速比越大,加速性能和爬坡能力較強,而燃料經濟性比較差。但如果過大,則不能發揮發動機的全部功率而達到應有的車速。主減速比越小,最高車速較高,燃料經濟性較好,但加速性和爬坡能力較差。
32. 懸架:懸架是車架與車橋之間的一切傳力連接裝置的總稱。汽車懸架包括彈性元件,減振器和傳力裝置等三部分。這三部分分別起緩沖,減振和力的傳遞作用。
33. 制動裝置:是按照需要使汽車減速或在最短的距離內停車,(使汽車)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盡量發揮出高速行駛的性能的裝置。
34. 轉向器型式:目前常用的有齒輪齒條式、蝸桿曲柄銷式和循環球式。它的作用是增大轉向盤傳到轉向傳動機構的力和改變力的傳遞方向。
35. 輪胎的類型與規格:國際標準的輪胎代號,以毫米為單位表示斷面高度和扁平比的百分數,后面加上:輪胎類型代號,輪輞直徑(英寸),負荷指數(許用承載質量代號),許用車速代號。例如:175/70R 14 77H中175代表輪胎寬度是175MM,70表示輪胎斷面的扁平比是70%,即斷面高度是寬度的70%,輪輞直徑是14英寸,負荷指數77,許用車速是H級。
36. 通過角:汽車的通過性是描述汽車通過能力的性能指標,亦稱越野性能。通過性的主要的幾個參數:最小離地間隙、接近角、離去角、縱向通過角和橫向通過半徑等。通過角是汽車滿載靜止時,通過障礙物的能力。
37. 排放標準:汽車排放是指從廢氣中排出的CO(一氧化碳)、HC+NOx(碳氫化合物和氮氧化物)、PM(微粒,碳煙)等有害氣體。現階段實施歐洲III號標準。
湖北(bei)程(cheng)力(li)集團友情提示廣大(da)用戶(hu):親(qin)愛的朋友,若您有(you)意向了解或訂購(gou)湖北(bei)程(cheng)力(li)集團專(zhuan)用汽車可(ke)隨(sui)時撥打(da)我們的廠價直銷熱線。您也可以通過(guo)我們網站(zhan)的在線留言寫下您的購車(che)需求,我(wo)們會(hui)在第(di)一時(shi)間回復(fu)您。